生活趨勢:農夫市集的新樂活主義



因應周休二日以及有機飲食的流行,都市裡的農夫市集日益茁壯擴展,在台灣各城市遍地開花。假日悠閒地去四四南村逛逛市集,買點自然農法的稻米,再買把不撒農藥的空心菜和幾個有點醜醜花花的瓜果,吃頓簡單的粗茶淡飯原來是這麼愜意。從台灣的幾個大型的農夫市集觀察發現,人們對有機生活的需求愈來愈大,厭倦了精緻的大魚大肉,轉而愛上天然原味,買當地、吃新鮮。從國外的農夫市集經驗看來,台灣還有很多面向等待改善,不過,正因為剛剛起步,這塊都市裡的田園仍充滿著蓬勃的生機跟希望。


       

左圖:台東|秀明自然農法農夫市集;右圖:台中|合樸農學市集

        

左圖:花蓮|好市集;右圖:台北|248農學市集(簡單市集)

 

走吧,週末去逛農夫市集吧!不是好X多也不是家X福,沒有屋頂也沒有冷氣,卻有滿滿的人情味和手作的質樸,就在公園裡甚至是街邊,簡單的棚子、幾張桌子,新鮮的果香氣,自然的泥土味,毒辣的太陽雖然讓小農們汗如雨下,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笑容跟堅持。

農夫市集(FARMERS’ MARKET),又名農民市集、農民市場、農夫市場,顧名思義即是農人們聚集在一起定時定點販售自家生產的農產品,減少了中盤商的剝削,直接對消費者進行販售。1970年代中期之後,全球化農業貿易加上大型超市和跨國農業結合,壟斷了大部份農產品產銷通路,因而激起了「新農夫市集運動」的崛起,目的是為了扭轉單一且強勢的農產品產銷環境,維護環境永續以及傳統農業文化的延續。

近年來樂活風潮盛行,支持有機小農、提倡永續農業甚至成了一種生活信仰。吃無添加的、用最天然的,消費的觀念轉而走向綠色化,消費者不再一意追求便宜,寧可多花一點錢吃到最新鮮的,除了對食材來源與食品安全更加重視外,在心態上也對生態環境多了一分保護與珍惜的責任感。

新農夫市集運動以「少量多樣」、「小而美」的型態生存,強調在地食材、減少食物里程為理念,消費者可在市集裡買到的除了新鮮健康,還有節能減碳的意識。與其吃那些冷凍貨櫃漂洋過海而來的進口食物不如吃當季、吃當地,就算金融風暴導致經濟衰退,農民市集仍逆勢成長,在世界各地形成新的消費力量。

農夫市集在歐美已行之有年,目前台灣的農夫市集已漸漸擴展得小有規模;與一般大型量販店相比,農夫市集的存在提供消費者更健康的選擇:

1、當季當地健康又環保

吃下肚的不是來路不明的陸產貨或是遠從歐美進口的洋食,就在你家附近的小菜園種出的、不撒農藥的菜才是真正的健康環保。

2、樂活觀光風

務農在過去是辛苦的工作,沒有年輕人願意投入,然而隨著有機樂活風氣漸興,婦女、老農甚至年輕人投入農業的比例愈來愈高,而農夫市集也帶動休閒觀光的風潮。

3、與消費者零距離

除了販售商品的攤位,也有與消費者博感情的攤位,聽農民講耕作的故事,教導消費者如何利用好食材做好菜。除了主動給予消費者相關的產品資訊,也從消費者的認同得到最大的回饋。

4、有機認證好放心

農夫市集強調的是在地食材,除此之外,有機、不撒農藥的認證也更助於市集的推廣。



那麼,台灣的農夫市集該如何從1.0到2.0?

1、提升服務品質

由於農夫市集是小農們自發性的活動,租地和水電常常需要企業的贊助,也因如此場地的限制就比較大,若想要徹底提升整體服務,定時定點並且有組織的規劃市集則是不可或缺的長程目標。

2、從擺設方式到產品包裝與行銷

農夫市集所塑造的氛圍是自然健康,從擺設方式到整體包裝都應該要與「傳統市場的髒亂腥臭」或「大賣場工業化下的一致性」作出區隔,讓有機飲食的消費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與風格。

3、開發預購取貨系統

目前的農夫市集多為不定期舉辦或是時間多為假日,平日若要選購則不太方便,若能採預購方式向某一小農預訂,對消費者方便也對小農的銷售更有保障,構成生產者與消費者雙贏的局面。


以下來看看國外農夫市集規劃案例:

       

日本JA(全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) 關市直賣所。日本面對加入WTO壓力,各地紛紛推動重視「地產地銷」觀念的「農民市場」。其中日本JA農協設立一千五百多個農民市場,建立完善農產身分證供消費者掃描。經營主力多為弱勢婦女和高齡老農,也提供許多地區學童營養午餐。來源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Farmer’s Market@UNU。在日本聯合國大學前廣場定期舉辦的農夫市集,不管場地規劃、棚架搭立、擺設美感、農產包裝、手寫價目…都具有很和諧的自然氛圍,讓人們覺得逛市集也是一種生活風格。來源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美國曼哈頓聯合廣場綠色市集。美國農夫市集主要設在大都市車站或公園附近,規模最大、最著名就是聯合廣場綠色市集。市場上有許多農家有開放預訂,也吸引知名餐廳大廚親自採購,部分農家會將當天沒有賣完的農產品捐給慈善機構,成為紐約市遊民食物來源之一。來源

        

香港有機農墟。中環有機農墟把菜園和羊圈直接搬到廣場,結合觀光人潮,讓小農直接銷售有機蔬菜給市民和觀光客,並推廣有機農業對環境保護及食物安全的好處。來源


台灣的農夫市集是近年來剛起步的一個新生活運動,許多城市串連著有機概念慢慢打開了知名度,而農夫市集中不乏許多打著「弱勢小農」的攤位,希望能獲得政府的補助或是得到消費者的愛心支持,該如何有系統地擴大這樣的市場,讓小農們能自力更生地致力於「地產地銷」,同時除去弱勢的標籤,讓顧客在購買的時候不單純只因為「能幫助弱勢」而消費,反而是應該積極塑造一種自然而然讓生活更美好的正向態度,這些都應該是未來農夫市集所致力的方向。


除了消費者意識的培養之外,其他可以著力的方面還包括:政府在政策上應鼓勵「鮮享在地」,將國產新鮮、安全、縮短食物里程的觀念導入國人的膳食習慣;而市集在服務流程上的改造也能再深化,例如:成立類似日本JA的單位,專門管理全國各地的農夫市集時程及地點並導入觀光元素;小農在服裝上的安全衛生如:穿上圍裙、戴上手套,都是健康樂活的新亮點;食材的擺放如:隱藏閒雜物品,食材的色系擺放搭配等等,能吸引更多顧客駐足;在行銷包裝上,各商家可為自己設計獨特的識別,讓每場農夫市集的海報、視覺宣傳也能更有特色。


當城市快速擴展,工業化腳步不斷前進的同時,新農夫市集的崛起代表人們對生活反璞歸真的渴望,不過度加工、不添加農藥的有機食物就算價位稍高,也成為都市人甘之如飴的選擇。走吧!去逛逛農夫市集吧!


圖片來源: 首圖0102030405



本篇發表於 04 第四期電子報 October 2012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留言